凝心聚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福建体育产业再出发————《福建省关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时间:2019-09-23 17:45

为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意见》,加快促进我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去年11月开始,福建省体育局着手起草促进我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政策。起草过程中,省体育局组织专家组,对现行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4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7〕119号)等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吸收了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省市经验,组织体育企业以及体育行业协会代表进行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之后,又两次征求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省直相关部门等38个单位意见。5月6日,经省政府同意,正式印发了《福建省关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2016年和2017年我省体育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342亿元、380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近五分之一;增加值分别达到1137亿元、1324亿元,占我省当年GDP的4%、4.1%。应该说,我省体育产业在全国是领先的,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是凸显的,但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失衡。从增加值看,我省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比例为8∶2,全国的比例为6∶4,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4∶6,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主体结构,占比较低。二是产业布局不均衡。沿海地区(主要福州、厦门、泉州)体育产业集群明显、产业规模大、品牌企业多;山区老区体育产业数量及规模明显偏少、偏小。三是专业体育与职业体育发展不平衡。竞技体育仍以体育部门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为主,运动项目产业化滞后、市场化程度低,对整个产业链的串联、带动作用不明显;优质职业俱乐部稀缺,参加国内外高水平联赛的队伍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升。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业规模偏小。缺少知名品牌企业;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乡村振兴等领域融合不深,各领域之间的优势互补未能充分体现;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项目不足。二是制造业高端业态发展水平不高。以服装鞋帽制造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行业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等)与世界知名企业有较大差距,如2017年安踏投入占比为2.7%,耐克基本在10%以上;2017年安踏专利数取得历史上最高,大约150项,而耐克每年基本保持在500项以上,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三是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低。企业应用人工智能主要还是在“机器换工”方面,与互联网融合、进行个性化定制化开发方面应用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起草《若干措施》过程中,坚持以问题倒逼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破解问题的具体办法。

   二、起草依据 

  《若干措施》起草的主要政策依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指导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和《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意见》等。

  三、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占比30%的总目标。主要的依据是,2017年我省体育产业增加值1324亿元、同比增长9.9%,2018年预计同比增长将达10%以上。其中,因我省体育服务业总量较小,增长潜力较大,近年持续以两位数增长。2025年增加值要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需达10.8%左右,这个目标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

  为完成上述目标,省体育局围绕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体育服务业全产业链发展、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三大重点,细化提出了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7个方面22条政策措施。一是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按照孙春兰副总理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加快福建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示精神,主要提出了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加强体育科技创新、推进“制造+服务”发展模式、加快体育产业集聚发展等4条措施。二是加快体育服务业全产业链发展。主要提出了推动运动项目产业化、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支持职业体育发展、推进体育赛事服务规范化;助力青少年体育培训;创新体育场馆投资和运营模式;深入挖掘融合创新功能;推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等四个方面12条措施。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主要提出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融资支持方式;减轻税费负担、加强用地保障、构筑人才支撑体系、强化协同联动推进等两个方面6条措施。

  四、主要创新点 

  (一)注重为体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重要指示,《若干措施》对体育企业和行业协会在行政审批、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提出了快捷便利且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措施。在行政审批方面,提出了优化安全许可及道路、水域等行政审批流程,降低赛事活动安保成本等;在土地政策方面,提出了对符合相关规划的重大健身休闲项目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在税费方面,对于企业提供体育服务、运营大型场馆、捐赠体育事业等从增值税计征方式、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所得税扣除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

  (二)共享多部门扶持政策。《若干措施》虽然未提出设立新的产业资金或增加扶持资金规模,但在协商有关省直部门的基础上,对当前省直各部门正在实施的资金扶持政策进行了梳理,将能够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列入其中,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进行申报,具体包括省委宣传部的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5个部门、10个专项资金。

  (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若干措施》没有更多要求各级政府对体育的财政投入,而从多个方面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体育。对社会资本创建自主IP品牌体育赛事活动、组建职业俱乐部、参与各类体育设施改建和新建、社会资本运营体育场馆向社会和培训机构低收费开放等均提出了具体的扶持补助政策。

  (四)突出拉动体育消费。《若干措施》紧紧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一是提出通过学校、企业事业场地对社会开放,加快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支持体育影视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等措施,优化体育服务供给,提升体育消费级次;二是提出通过政企合作建立“运动银行”,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体育消费作为职工奖励和福利等措施,激发体育消费热情,拓展体育消费空间。三是提出加快体育消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打击力度,规范体育市场秩序,优化体育消费环境。

  (五)加大智能制造扶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深度运用的要求,《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打造国际一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和自主品牌,并从支持科技研发创新、智能制造、与体育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措施,推动体育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来源:体育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请输入以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