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福州市体育局2019年主要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9-01-11字号: T | T

  2019,福州体育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抓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面从严治党“四大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区域、体育教育、体育和相关产业“三个融合”,优化“10分钟健身圈”,打造十大赛事,深化体育+,强化党建引领,加快建设特色体育强市步伐,为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现代化城市作出贡献。

  一、群众体育增进健康福祉

  以“争创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城市”为抓手,以逐步实现场地智能化、活动系列化、资源信息化、服务均等化、体质优良化为目标,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注重体育多领域良性互动,推进群众体育大繁荣。

  强化体系完善。结合“乡村振兴计划”,完成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智能化提升改造为主,实施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改造、健身路径智能化更新等工程,开展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建设。突出新年登山、端午龙舟、鼓岭越野、十万人健步行、马拉松等四季群众赛事品牌打造,指导各县(市)区以以镇村(社区)为面,创新开展农民运动会、体育联赛、“一街一品”等区域品牌赛事,推动运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培育社会组织。积极培育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出台管理与奖励补助办法,加大向体育组织和企业购买服务或赛事下放力度;探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政策扶持与清理整顿相结合,督促各协会按照“有一个活动阵地、有品牌活动项目、有组织覆盖网络”要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扎实推进A级体育社团(俱乐部)评估,持续释放体育组织活力

  创新科学指导。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体系,引导和支持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及体育健身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全面铺开国民体质监测。依托“e福州”等平台,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共用的体育大数据平台。

  二、竞技体育开创崭新局面

  抓好基层体校、项目传统校基础建设,推动体育运动在校园深入推广,促使项目布局均衡合理,资源不断优化整合,人才梯队有效衔接,带动后备人才培养开创新局面。

  把握新周期备战谋篇布局精度。强化“奥运争光、省运争先”战略,研究制定项目布局意见,以形成2-3个奥运争光点为目标,协调基础项目及集体球类项目协调优化发展,抓好2-3个传统特色项目发展

  提高优秀后备人才输送力度。加大招生选材力度,扩充项目人才厚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向省队的输送力度,激励县(市)区向市级输送优秀苗子。全力推广先进的教学训练经验,制定程序化参赛计划,不断提升综合训练水平。加快市体校改扩建项目建设。

  开拓体教结合、体社结合深度。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做强各级体校,挖掘体育传统项目和特色学校的潜力。以“阳光体育运动”“科学健身校园行”、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或活动为引导,全力推进足球、游泳、网球等运动项目进学校,优化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制度,启动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计划。

  提升教练、裁判、教师三支队伍优度。实施“请进、走出”、与协会联办等方式,完成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5-7期,创造条件积极选送教练员、裁判员参加全国、全省培训。将运动员文化淘汰率列为文化教师考核内容,优化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方案与训练计划,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常态化。

  三、产业发展激发新活力

  以“特色体育强市实施意见”为指针,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教育、医疗、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形成主体多元、有效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

  在政策落地上发力。出台《福州市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实施意见》《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年)》,引导各县(市)区设立产业专项资金,将体育企业列入地区扶持政策惠及对象。建立健全检查评估体系,全面落实体育用地规划使用、产业专项资金等政策。

  在打造旗舰上发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升级版行动计划(2018-2020年),帮助龙头企业,开拓做强体育产业版块,鼓励引导体育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发展体育中介、体育培训、赛事运营等产业。做好仓山三江口、晋安东湖体育用地规划建设,着力推动滨海新城国际帆船中心项目。积极开展体育产业领域对外交流,拓宽发展视野

  在融合发展上发力。大力实施“体育+”,联合市发改、旅游、卫生、规划、国土和财政等单位共同推动体育与旅游、教育、文化、科技、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实践成果。深化与行知探索的合作,引导各县(市)区开发集运动休闲、地域文化、竞赛表演为一体的体旅线路和产品,大力推动搭建产业园平台,努力打造体育休闲产业集群。

  四、重大赛事提升综合效益

  着力打造“十大品牌赛事”,积极引进国内外精品赛事,引导各县(市)区开发自有品牌赛事,培育赛事专业人才,深化体育赛事市场化改革,形成体育竞赛多点开花的新局面。

  在办赛规划指导上下功夫。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从“幸福之城”发展战略的高度,对赛事的引进、举办、运行等进行决策规划。积极申办新一轮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继续承办中国(福州)羽毛球公开赛、福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华龙舟大赛和“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大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探索建立重大体育赛事的统计与评估制度,全面提升赛事的城市影响力、社会推动力、市民欣赏力,保障赛事的生命力。

  在提升赛事效益上下功夫。发挥市场化运作专业策划、专业操作、专业营销和专业服务优势,进一步提升办赛质量,着重将赛事活动与培育消费群体结合,发挥赛事活动激发市场活力、培养消费习惯、场馆开发利用有机融合发展作用,培育体育人口,夯实大众消费基础。

  在营造办赛特色上下功夫。将品牌赛事活动的各种元素进一步紧密结合,把城市体育赛事做出个性、做出特色。 精心培育鼓岭定向越野、半程马拉松、千人冬泳等群众品牌赛事,开发一项以上山地户外、亲水运动等新兴自主品牌赛事。积极策划引进和申办一批高水平的篮足、户外友谊赛事。

  五、队伍建设再添新效能

  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切实担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弘扬体育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打造担当有为的新时代体育队伍。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深化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扩大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面”。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主题党日和党建载体创建活动,落实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驰而不息转变作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廉政教育,建立和完善“追赶超越”和“一线考察”工作机制,以市委巡察为契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赛风赛纪、场馆建设、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力度,持续保持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生态。

  持续深化服务改革。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加强对综治安全、意识形态、政务公开、群众信访、12345市民热线等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抓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体育赛事购买服务有关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加大宣传带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局